音樂的旅程
首先,我們可以先歸納一下音樂從電腦到耳機、最後再到你的耳朵裡,途中會經過哪些地方:1.音訊檔案
2.電源
3.前端/播放設備
4.DAC
5.擴大器(又可分前級、後級)
6.耳機/揚聲器
7.空間/聲場
8.人耳
對發燒友來說,為了追求更極致的音質,會在上述的每個過程裡下文章。以下簡述其中各個步驟的功能與所追求的地方。
1.音訊檔案
作為整體音樂的源頭,音樂的檔案自然有需要講究。從錄音的品質、灌錄到載體的品質、不同格式的資訊量等,都有改進的空間。而對消費者的我們來說,可以從音樂的格式著手。
位元率的概念。最簡單的講,位元率指的就是單位時間中的資訊量。位元率越高,自然其所容納的細節就越多。而不管音樂的來源是CD、網路下載或串流平台,理論上位元率越高音質就越好。
A.無損檔
CD作為長久風行的載體,儼然成為一個標準。而能達到甚至超越CD位元率的音訊檔案,就稱作無損壓縮檔案。
請注意,所謂的無損檔實際上仍是經過壓縮的,只是壓縮率可完整保留CD中的資訊,所謂的無壓縮,可能只存在在錄音室裡(甚至可能沒有,在音樂剪輯的過程中可能已將音軌壓縮過了)。
B.Hi-res無損檔
位元率比CD更高的無損檔。也就是說比起CD它的資訊量更大,能容納更多的細節。
C.破壞性壓縮格式
還記得小時候常聽的mp3嗎?破壞性壓縮格式
D.類比「檔案」
此處未完,日後有機會再補充。
2.電源
我們用來聽音樂的所有設備都是由電來驅動的,而穩定的電源供應可以減少電流中的雜訊干擾、進而提升音樂品質。重度發燒玩家甚至會拉專線來專門為音樂播放設備供電!
3.前端/播放器
前面提到了,減少電流中的雜訊干擾可提升音樂品質,在播放設備上發燒玩家也會選用功能較專一的設備來裝音訊檔案。比如說一般家用電腦的主機板上有各式各樣的功能,電路非常複雜,因此雜訊很多。
4.DAC
音訊檔案為數位格式,也就是011001這樣的訊號,DAC晶片負責將其轉化為類比的音波。好的DAC具有較好的還原能力。
5.擴大機(又可分前級、後級)
從播放設備到DAC後,出來的電流很小,並不足以驅動揚聲器,因此會藉由放大電路來將訊號加大。不同的電路設計,可以改變音色。而獨立的擴大機可給予放大電路空間,在推動力、耗電、散熱、訊號干擾與失真上可以有更自由的發揮。
一般常見的播放器,通常也包含了DAC與擴大機的功能,另外也有將DAC與放大電路獨立出來的一體機,可以說是耳機設備升級的入門好選擇。
6.耳機/揚聲器
終於,來到最重要的耳機了。最主要的功能是將從前面經過放大的電流,在空氣中形成聲波。而我們平常講的音場、分離度、解析、三頻、冷暖等等,對於音樂品鑑的各種因素,都是可以被耳機影響的。至於好的耳機該是什麼樣子,很難一言而盡,且很大程度會受個人喜好影響,另外聽的音樂種類不同也會有差異。
7.空間/聲場
聲波在進到人耳前還會經過空氣的傳播,若是音響的話,可以聽到皇帝位、擺位等詞,耳機雖然貼近於耳機,但實際上仍會為腔體大小、開放式封閉式等影響,效果其實會比想像中大!
8.人耳
有好的聽力,才能更清楚的欣賞音樂。現在開始,留意一下聽力健康吧!
關於Hi-res
所謂的「高解析音樂格式」。其實很簡單,就是位元率比CD高的音訊檔案。而為了因應這些檔案的需求,一些周邊設備也開始推行Hi-res認證。但Hi-res的音訊檔案目前取得較困難,整套設備建置也要花點心思。但換個方面想,可支援Hi-res的播放器、擴大機等,通常也具有一定的水準,況且日後說不定會開始收集Hi-res也不一定!
留言
張貼留言